為什麼你買香檳好像永遠只有那幾個選項?
Moët & Chandon 酩悅, Veuve Clicquot 凱歌香檳(了解凱歌香檳), Bollinger 伯蘭爵香檳, Piper-Heidsieck 拍譜香檳.
如果預算高一點的土豪可能會選擇庫克香檳Krug, Dom Pérignon 香檳王.
其實如果你去紅酒店就會發現有非常多的香檳可以選擇, 但好像也很少聽到葡萄酒專家, 老饕推薦除了大牌以外的香檳, 為什麼其他葡萄酒都有推薦的產區卻唯獨香檳是品牌?
香檳到底怎麼了?
為什麼我們都只買大牌香檳?
說白了, 香檳區面臨最大的困境就是我們在酒標上的Grand Cru特級村莊和Premier Cru一級村莊完全沒有AOC原產地認證的保護.
事情還要從香檳長年的商業生態開始說起.
在香檳, 所以事都是大香檳廠說了算, 葡萄農們長年是被剝削的狀態.
好不容易在多年的抗議之後, 1919年當地的香檳協會CIVC終於出台了一個叫Échelle des Cru system階梯式分級的系統.
協會會規定好一個公定的每公斤價格, 然後香檳的村莊會被根據葡萄園質量分級.
按照分級決定葡萄的價格, 最後葡萄會再賣給香檳廠也就是Négociant.
特級村莊Grandcru認證的村莊的葡萄有資格以100%的價格賣出葡萄, 一級村莊Premiur Cru則是90%-99%的公定價格, 一般村級村莊Autre Cru只能以80%左右的價格售出葡萄.
但這個階梯分級法規因為不符合歐盟自由市場的理念在2001年也被完全廢除.
所以現在GrandCru 和Premier Cru完全沒有品質保證, 千萬不要看到酒標上有個Cru就以為跟勃根地一樣是品質保證!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比較常聽到香檳推薦都是說品牌而不是村莊和葡萄園, 因為在香檳沒有風土的概念, 在這裡調酒就是藝術, 香檳最大的特色就是混調不同年份的基酒保持酒莊特色, 在香檳, 品牌就是王道.
但自從那個男人Anselme Selosse的香檳Jacques Selosse在1994年被美食和葡萄酒評鑑指南Gault Millau帶入公眾視野後, 小農香檳這個詞也越來越常出現在酒圈.
簡單來說小農香檳就是不跟別人買葡萄, 自己的葡萄酒自己種自己釀, 每一年的風格都可能不太一樣, 跟大香檳廠追求固定風格不同.
但小農香檳一定比大廠香檳好喝嗎? 那也不是, 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越來越常可以喝到有‘香檳風土特色’的香檳!
Comentarios